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337 第十四朵雪花十一 好风凭借力(第4页)

菊花颤着声音:“我、我没进深山,就是在山脚下那里……村子里的人都会去那割猪草捡菌子。”

县令大人了然:“这样啊,那去得晚,是不是就捡不着了?”

菊花怯怯点头:“我去得早,就只有堂姐在。”

县令大人眼中精光一闪:“堂姐?你哪个堂姐呀?”

菊花:“抱蛋堂姐。”

“哦……”县令大人拖着尾音,语气更和蔼,“那你们就只捡了柴火吗?不是说那里有菌子?你们没捡菌子吗?”

菊花摇摇头:“冬天菌子少,捡过一茬都要等很久的,而且。”

她的小脸变得有点生气,“不知道是谁,把还没长大的小菌子都全给摘了,所以那里不剩什么了,等再长好要好久!”

说到让人恼火之处,菊花还打开了话匣子,县令大人笑问:“是谁这么不讲究,没长大的菌子都摘呀?”

菊花气到跺脚:“是三奶奶!她摘的!”

县令大人笑着又问:“你三奶奶还亲自去摘菌子啊?这些活计不都应该是小孩子干吗?那你三奶奶人还挺和气。”

菊花闻言,眼睛瞪起来连连摆手:“菌子都是小孩子捡,可三奶奶她坏,她跟小孩子抢,还抢我捡到的!”

闻言,县令大人对一旁的衙役使了个眼色,对方了然,哄了两句还给了块糖,之后便将菊花带出去。菊花一头雾水,她过了年也才十岁,还是小孩儿模样,再加上眼睛很圆,莫名显得稚嫩。

衙役问她能不能自己回家,菊花乖巧点头。

转身刹那,原本天真的小脸瞬间变得沉重不已,县令大人问她的时候,她突然想起,昨天二堂姐的背篓里好像有菌子。

菊花不知道这跟于老混等人的死有没有关系,但她下意识便不想让县令大人知道。

三爷爷一家大人都不着调,好吃懒做又爱偷鸡摸狗,别人捡菌子,没长好的都不碰,他们家不一样,那是恨不得连泥土都挖回来。

中毒死的……吃菌子中毒这事儿并不新鲜,但一次性全家都毒死了的却不多见。

说起来,昨天晚上她想去告诉堂姐她们有牙婆上门时,也闻到了三爷爷家那股做肉的香味,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流口水。

之后的事情,菊花就没有再参与了,一问大人们,谁都不肯说,官府也一直留在于老混家没走。

这样过了五六天,菊花走到于老混家附近时,发现前几天守在门口的衙役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村里一些头戴白布的妇女,还有胳膊上缠绕白布条的男人。

菊花知道这是要办丧事了,之前官府在时,于老混等人不能下葬,既然要办丧事,就说明案子结束了,县令大人带衙役撤走了!

果然,等菊花回到家,也被奶奶往头上裹了层白布。甭管于老混生前怎么样,两家到底是同族,不能不管不顾。

村里人感慨着人死为大,一个人都死了,还去想他生前,有什么意思呢?让死者入土为安吧。

大家伤心着难过着同情着,还有人问大人都死了,剩下三个丫头日子该怎么过。

菊花心想,三爷爷这种人死了才好呢,堂姐她们勤快能干,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不比伺候四个大人强?少了四张嘴吃饭,她们就能吃饱了。

不过这话,菊花知道不能往外说。

她也跟着母亲嘤嘤嘤的哭,只出声不掉泪,反正这种事谁哭得大声谁最悲伤,像她这样的晚辈,还是女孩,送葬都只能站最后头,随便哭两声得了。不像毛蛋,虽然也是孙辈,但男娃就是能站在前头。

于老混孙子死了,儿子死了,他自个儿也死了,只能让侄儿给摔盆。

摔盆时还发生了一件很好笑的事,那破瓦罐往地上一摔,愣是没摔碎,摔盆的人都傻了,又狠狠来了一下,这才成功走完流程。烧纸的时候点了好几遍,好不容易着了,烟灰不知道怎么回事,全扑坟上了,跟要把坟里的人熏死一样。

菊花拼命忍住才没有笑出声来。:,,。

热门小说推荐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