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被宁卫民看好的外援——玛利亚,真的不是一般的陪酒女郎。
尽管她容貌身材俱佳,哪怕在银座这个遍地是美女的地方,她也显得出挑。
明明可以以色娱人,靠着和客人搞搞暧昧,就可以轻而易举过上富足的日子。
但她的内心却一直都明白,这个世界,男人的「爱」和「怜惜」是靠不住的。
自己的人生始终只有靠自己来创造。
何况银座的俱乐部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再漂亮的女人也有年老色衰的那天。
如果没有高超的情商和出色的话术,很难真正得到顾客的欢心。
要是没有长期光顾的忠实客人,轻松的生活只是一时,想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更是镜中花、水中月。
更别说光顾这里的顾客非富即贵,大多都是精英阶层,来银座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纵欲,找情人。
除了必要的应酬和交际之外,也是为了找找生活中缺乏的情趣,或是排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渴望的是在繁华的都市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和秘密收藏者。
比如说,大文豪川端康成,漫画家手塚治虫,家渡边淳和松本清张,都是银座的常客,也因此诞生了许多名作。
所以玛利亚的个人对于行业本质的理解,一直都比其他的女孩子要透澈,她给自己树立的目标也就比其他人要高得多。
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积极博取客人的欢心,成为最顶尖的女公关。
她除了利用业余时间时闻政务来充实自己,还兼修心理学,揣摩人性,甚至学习外语,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客户建立更多可交谈的话题。
然而在成为头牌之后,她的脑袋仍未就此止步,又开始想着要如何成为夜总会的经营者了。
她不但把观察客人的生态、陪酒小姐招呼客人的服务态度、她们的性格以及环境的配合等,当作未来「营业」的参考,暗自记下了许多重要客人的个人信息和喜好。
并且还把自己体会领悟的一些交际窍门,主动传授给初入银座的新人。
表面上是帮助那些没有经验的姑娘尽快适应工作,但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未来开店积累人缘和培训女公关的经验。
不用说,像她这样的工作态度,自然会得到夜总会上上下下的好感。
因为做事非常干练,而且担负起来本来许多可以不用操心的事儿,玛利亚颇得烛台妈妈桑对信任与器重。
她也因为对别人的友善和帮助交到了不少朋友。
不管是否真正知心吧,反正作为同事的那些女公关们没有人把她当做自己的敌人,私下里都愿意和她联系保持一定的接触。
一到休息的私人时间里,玛利亚的身边从来不缺少人相伴,大家都会邀请她逛街、喝咖啡、吃饭。
新人无不渴望接受这个善良大方的前辈的指导。…。
有经验的女公关也愿意和她讨教技巧,聊一聊工作中的烦恼。
甚至有人当了解到她想要开店的期望时,还会私下跟她说「你若开店,请雇用我」这种话。
玛利亚的客户也大多是这样的。
他们除了喜欢玛利亚的美貌和风情之外,更惊讶玛利亚不光只有外表漂亮,竟然与他们有着那么多共同语言。
时间一长,有许多顾客还受益于玛利亚为他们和别的顾客牵线搭桥,推动了他们的工作和事业更进一步。
因此也越发信任玛利亚的踏实与干练,并且心生依赖,变成了她的「死忠粉」。
就这么不知不觉中,玛利亚在烛台俱乐部成了最资深的女公关,当之无愧的「烛台一姐」。
这也是
为什么她能替坛宫饭庄拉来那么多顾客,并且还带着许多女公关加入到这种捞外快的「兼职」里的原因。
这都是她从业数年,长期积累的人脉和人缘在起作用。
当然,宁卫民做主,代表坛宫给出的丰厚回报,也进一步巩固了玛利亚在烛台俱乐部的地位,以及她在银座的名气,让她俨然成了陪酒女郎中颇有信誉和威望的「大姐头」。
毕竟银座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声色犬马的男女好找,自私自利的事情常见。
但愿意把实惠的好处分给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实在是难找。
总之,在这些综合元素的累积下,玛利亚越来越接近她当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她在陪酒女公关的名气如日中天,几乎已经成了「烛台俱乐部」的一张活名片。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