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四章 采访鬼才(第2页)

这也让那些访谈节目组导演大喜过望。

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管李浩宇再怎么有才华。毕竟他很年轻也没有什么经历。再加上之前从未上过访谈节目,他能够不怯场就已经不错了。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浩宇比他们想象得要「有趣」得多。比如有一个主持人问李浩宇,他为啥会走上制片人的道路的时候。

李浩宇没有说高大上的理由。

而是说自己能成制片人,是因为不想再做普通文桉了。

「这样可以明目张胆地睡懒觉,还可以不用担心开不完的会。还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还有人问,李浩宇在自己的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为什么话那么少。

李浩宇解释道,「有没有可能是我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所以担心露怯呢?」

听到这里,对面的美女主持人瞪大眼睛。

她张大嘴,好奇地反问了下面这句话。

「您没什么文化?」

李浩宇点点头,一本正经说:「其实有很多影评人说我节目干练不拖沓,其实那是因为我知道一个道理。」

「不会说话的时候闭嘴就行了,什么都不做就代表也不会有什么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加一下以为观众会喜欢的东西。」…。

李浩宇这句话一出:

原本严肃脸的女主持人也绷不住了。

她笑得很开心,最后的职业素养也只是用手遮住嘴保持笑不露齿,这还只是李浩宇临场发挥的冰山一角。

李浩宇在每个访谈节目都整出了不少花活。

这可乐坏了那些访谈节目的制片人。

李浩宇一个人的发挥,撑起了整个访谈节目的笑果也并不为过。就算是一些严肃题材的访谈节目,李浩宇表现得也堪称完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节目,就是以辛辣提问而爆火的女主持人易立竞的《遇见》。

她问李浩宇,「你为什么会选择制作一档喜剧综艺?《中秋奇妙夜》是我很喜欢的节目,不仅内容优秀还兼具人文主义关怀。」

【讲真,最近一直用@

社会关切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的立体。

在人物访谈上,主角是被采访对象而非记者本人,在问题上尽量避免出现记者的主观立场和主观判断。

因为一旦记者出现主观预设立场,那么整个人物访谈就失去了原本的新闻价值。

节目给观众所展现的也不是人物的本身,而是一场「耍猴」。

最典型的就是一名知名女主持人在访问院士的时候,两人对环保问题提出了探讨。院士提出应该按人口来分配排放权,才是公平的做法。

当时,女主持人提出一个自以为犀利的问题:「我们是人口大国,如果这么一乘的话,那基数不就大了去了?」

院士也不惯着她当即反驳道,「我就问你,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科学家有主流吗?」

「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这其实就和易立竞今天访问李浩宇是一样的。

知名女主持人的问题;她不自量力地预设立场,结果被院士实力回击。

她不是输在了知识层面,而是暴露了她自己作为一名记者违背了客观中立原则。

而易立竞甚至比之前那位女主持人还过分。

她的采访之所以给李浩宇如此强烈的不适感,其原因在于她以上帝的视角去有意刁难,还先抛出一个「有罪推定」的假设条件并故意挖坑:

她惯用的套路就是:用个人主观的结论来否定采访者的解释,亦或者跳开财富值的解释,直接开始进入下个问题开始继续埋坑。…。

这样观众就在上一题的原假设,在没有被拒绝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有罪推定」环节,继续挖坑、埋坑无限循环,步步紧逼直到对方心理防线崩溃。

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个,让你失去理智拼命地解释或者发怒。

热门小说推荐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