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第4集(第1页)

本经的内容主要讲到一佛乘的因地跟一佛乘的果地。当然,从下手的修行,我们要重视因地,我们对果地只是一种随喜、赞叹、好乐。就因地而言,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就是你必须要以佛心为己心。我现在成就不了佛陀的功德,但是我先成就佛陀的知见。

我们现在知见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人,如果学佛以后就是拜拜忏,然后就做做义工,完全没有经过教理的训练,完全靠过去的善根产生信仰,那你的知见只有一个,叫做离苦得乐。诸位!“追求安乐此心同”,所以你的档次就跟一般人也没有差太多了。一般人也是离苦得乐,你没有学佛之前也是离苦得乐,只是你现在把离苦得乐的心态拉到佛法里面来,然后你有因缘修习广大的资粮。但是可惜的是你的知见档次不高,所以你也就变成人天果报,如此而已。

然后慢慢你就看经典了,你发觉世间的快乐有问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不安稳。诸位!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伤害。所有的快乐一定要安稳。我们凡夫是这样,要么你就不要给我,你说我这个人过的虽然是平淡生活,但也习惯了。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先给你快乐,再跟你夺回来。这个是全世界最大的悲哀,得而复失。

但是,所有的快乐都是这样子,所以你不要羡慕有钱人。有钱人最痛苦的地方是在临命终。因为像我们没有福报的人,死就死了,对不对?今生也就这样了,算了!福报大的人死亡,那是不得了的可怕。因为他心中对他所有的东西都心有所住,他的心已经放在他所有的资产上,收不回来。所以,临命终的时候,那个业力的风要破坏他的所有资产的时候,那叫一个生龟脱壳,他怎么能够保持正念呢?他没办法保持正念的,他已经收不回来了。所以你要知道,离苦得乐的概念是不对的。

那怎么办呢?那要追求寂静。痛苦我不要,快乐我也不敢要,那就保持寂静。这个不错了,你的心已经开始从安乐道走上了解脱道。

但是,保持寂静也不圆满。

真正的佛陀的智慧,叫做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增上的资粮。它是污泥,如果你善加利用,它可是一个养分哪。

所以人生,只要你把“我是要来享受人生”的那个享受转成历练,你整个人生就是一盘活棋了。就是我人生不是来受用的。为什么要都摄六根?《楞严经》为什么要把那个感受收起来?因为你感受收起来,你的智慧观照就现前了。你经常用感受对你是非常不吉祥,那你就一直被那个因缘法牵着走。你的快乐痛苦的感受,其实这个是一时的,你如果很重视的话,那你就被业力牵着走了。

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从离苦得乐到追求寂静,最后开始生起清净心,开始变成菩提愿?人生就是一个愿力的实践,如此而已。好坏对我来说都没关系,我都有办法把它变成成佛的资粮。

你想要有这种观念,你就要提升你的智慧水平。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要学习。佛陀的智慧,没有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只有众生的知见。我们的人生生命的经验里面只告诉我们一个观念:你要追求快乐。我们的人生经验只得到这个概念,连追求涅盘寂静都没有。所以,本经告诉我们,要快速成佛,先提升你的智慧水平。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总结。

“是以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荡,就是消除化城。佛陀看有些人,你要他直接进入宝所(珍宝的这个房子),有问题,佛陀就变化一个房子,就是空性,这种有所得的(当然这个有所得不是凡夫的我执,它是法执,比较微细了)方便教法,废除“草庵”——偏空涅盘的这种坚固的执着;打开方便之权巧之门,显现真实的功德。“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就是所有的修行,只要你会启动莲花、启动心性,都是成佛之道。所以你只要有这种概念,佛陀就能够为了上中下根,为你授记成佛。

一个人从离苦得乐到空性其实不难,稍微有点善根也知道快乐是有问题的。“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自己就算没有感受,你看老一代的,你也知道这个快乐会失掉。但是从寂静要出来,有些人有困难。那当然就跟你当初怎么进去的有关系,就是你怎么进空观的。

所以,佛法的因地很重要,因地心影响你的果地觉。你说,欸,我进空观是修无常。你要出来会比较困难,因为无常的空带有一点情绪化。就是我恨透你,娑婆世界我再也不回来了。它带有点断灭。因为无常故苦,就是说他悟入空之前带有苦谛的思考。

这个苦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今生的经验,痛苦经历太多,所以他对痛苦的感受太深;第二个,他所接受的教育。他可能《阿含经》读得很深入,对无常、苦、无我思考很深,所以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这种印象深刻以后,你要从《法华经》把他带出来,很困难。你看佛陀讲到最后的时候,五千比丘、比丘尼退席,他根本不想听了。他进入空观以后,佛陀要把他从空观拉出来,拉不出来。

诸位!贵为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都没办法把他们从空观拉出来,只能等待下一尊佛陀了。就是说,你这个空观,要把你从空性拉出来,比较难。当然,如果你修《般若经》,你的空观是:人生没有什么痛不痛苦了,因为它因缘生,它没有自性,所以我就可以放下。这种人的空观,他容易出来。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从空观出来,人生对你来说,那叫一个寂静,你就谈不上“菩提”这两个字了,那你的人生只有破妄了,就没有显真这一块。所以,《法华经》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空性带出来。就是说,你的法门都不用改变,你该干么还干么。你念佛,你不一定要执着只是净土,你可以为了成佛而念佛,你为了无上菩提而念佛。你往生照样得到,但是你未来的路一帆风顺。

诸位!你最好知道一件事情,你现在所做的决定会影响到你的未来。如果你现在只想到往生,就是你所有的佛号的设定只到往生,好,这个佛号把你送到净土去了。然后呢?然后所有佛号的功能全部消失掉。因为你刚开始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就是这样设定的。虽然它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对你来说是有量光、有量寿。“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你一开始的设定,你就不是为了无上菩提来念佛的,你为了你个人的往生。所以,当你往生以后,你看到别人他那个佛号对他的加持力还在,他从初地到十地如此的顺畅;而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糟糕了!因为你所有的因地的修学全部没有了。你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你变成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东西要重新开始了。

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注意你的因地。我们现在经常很后悔:早知道,我前生就怎么样。千金难买早知道!就是说我们看到,哎呀,别人怎么样。你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就是调整你的因地。那么你现在因地圆满的时候,你未来的路就能够走得很快,所谓的大白牛车。

所以,本经就是把那些人从空性里面拉出来,从空出假。在因地增加他的智慧;在果地又“发众圣之权巧,显本地之幽微”,在果地上让大家对佛道羡慕。讲到三世诸佛的权巧方便,所谓的八相成道、示现生老病死等等,把这个权巧方便收起来,开显佛陀无量功德,无量庄严的法报二身,使令我们对佛道更加的好乐。能够“增道损生”,增加我们的功德,减损我们生死轮回的业力。“位邻大觉”,位邻成佛。

佛陀一方面讲智慧来引导我们,一方面讲功德来引导我们。“一期化导,事理俱圆。莲华之譬,意在斯矣。”做为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总结,三世诸佛出世一定要讲《法华经》,否则他前面的方便门没办法收尾。就是说,佛陀为什么在过程中会讲这部经、这部经、这部经……而最后一定要讲《法华经》做收尾?他如果不讲《法华经》收尾,那就像本经说的,佛陀落入悭贪,佛陀没有把最好的东西给众生,而且对前面所开的方便门——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办法做一个交代。所以,一期的化导,一定要会入法华,这个时候理观事修圆满。莲花的譬喻的道理就在这里。就是说,所有的修行,都一定有莲花跟莲子——理观、事修,这样才圆满。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这怎么回事?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唯识的因果思想,它建立一个阿赖耶识的概念。就是,你今生不是承当你今生的因果,你要承当你无量的过去的因果。这个就是唯识学。

你看唯识学的思想修的观照是什么?修无分别智。就是,看到因缘果报,我没有意见,就是我不能动名言。“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当然,唯识学也有缺点。唯识学,你学完以后会觉得内心很沉重,你背负无量的过去。这个生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你要概括承受你过去的因缘,因为一个都跑不掉,都在阿赖耶识保存着。

后来我学了《楞严经》,心生大欢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什么过去不过去的!《楞严经》说你不要想这么多,“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当下就是清净。所以《楞严经》讲当下,它不谈过去。它说你把握每一个当下,你只要把生命当中每一个当下都把握好,人生没有什么过不过去,也没有什么现在未来。那是一个片段,才有过去、现在、未来。每一个生命都是当下、当下、当下……就够了。我觉得这个思考很好,找到人生的出路。所以诸位!你如果学唯识学觉得很沉重,你可以看看《楞严经》,它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楞严经》会让你一个人“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力,本来没有生死。你这个时候就安定下来,内心会产生一种安稳寂静的力量。但是,如果你没有看所有的教理(还好,我那个时候学院读过《法华经》),其实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容易堕入的陷阱。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大乘善根,十个八个跑不出来。你一天到晚读《楞严经》或者读《金刚经》以后,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时候,你什么事都不想做了。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好事不如无事。安住孤独,享受寂静。

这个时候你会想,成佛只是追求寂静吗?当然,我们学过法华,因为我们在学院读过《法华经》,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又很难抗拒那种寂静的诱惑。因为你一坐下来,《楞严经》一现前,那就是当下寂静。当然,我们知道这有两种过失:一个菩萨好乐寂静,忘失大悲、不乐修善;对于资粮力不想修,对大悲心会减损。不至于说断菩提心,但是大悲会比较羸弱。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诵《法华经》。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时候,看到药王菩萨为了求《法华经》的中道实相,为法灭身,把自己燃烧,我非常感动。那个时候才从寂静里面跑出来,回到中道的菩提上。

所以我个人觉得,从有相的追求快乐要到寂静,不难,对我来说不难。但是从寂静要重新出发到菩提,这一块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你寂静的时候,你会认为,至少我能够善加保护自己了。如果你把《楞严经》的寂静再配合佛号的信愿持名,其实往生是够了。当然这样子的资粮功德,未来的善根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眼光没有非常远的时候,你就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注意我们的因地!与其我们无量劫来羡慕别人,倒不如我们现在把它做好,因为这是一个圆满的成佛之道。

诸位!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一定要成佛。也就是说,这条路迟早要走。那么既然迟早要走,你晚走不如早走。就是说,你追求寂静,你绕了一圈,你还得乖乖地回到这条道路上,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凡夫成佛之道——《法华经》!只有这条路而已,没有其他路了。身为凡夫,你不可能走那个《华严经》。

你说,我到净土去。到净土去,阿弥陀佛照样跟你说《法华经》,你跑不掉的。所以你依《法华经》这条路,一心三观,莲花的思想你迟早要建立。你现在不学,到了极乐世界你还得学。

所以说,我们的学佛,一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从断恶修善开始,追求安乐。最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开始修学空观,安住寂静。但是,要从“见山不是山”回到“见山是山”,我跟大家讲,非常不容易,从空出假非常不容易。还好,佛陀说了《法华经》,他从各种文字相来引导你。这个时候,你如果经过了空性的寂静,“见山不是山”,再回到《法华经》,这个时候的力量就坚固了。

热门小说推荐
分手而已他怎么突然发疯

分手而已他怎么突然发疯

下本渣攻的白月光总对我打直球分手后四个鬼攻同时找上我求收藏~  方燃知做了陆霁行三年的地下情人,不要资源不求名利,只是因为喜欢他,而他也知道自己是替身。  但方燃知不信邪,非要让金主喜欢...

娘子,龙袍请穿好,我要读书的!

娘子,龙袍请穿好,我要读书的!

女帝开局无敌单女主狗粮本书又名因为太宠娘子,配角被迫做无敌反派苟到天帝的我,被女帝老婆曝光了顾澜穿越玄幻小说,成为一名配角书生。还多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小娇妻。本想安稳苟住,凭借原著剧情躲开各路挂壁,和娘子相守一世。可偏偏加载了文抄读书系统!只要读书抄书,就能提取修为,成圣成神!由于太过无敌,顾澜出门随便就碾死了大反派,各路气运之子气运之女争相认主!实力起飞的同时,仕途也是邪了门的顺遂!这一日。顾澜高中状元郎,入殿觐见,却发现幕帘后那绝美女帝十分眼熟!娘子?相公,穿上龙袍就不识得朕了吗?从此,全天下都知道了这对绝世夫妻。原著男主角他都成天帝了,我才武之力三段,这怎么玩?简介无力,全文爆爽...

三线轮回小说

三线轮回小说

三线轮回他们走到绝处,眼前无路,想回头。那他们成功了吗?不知道,故事还没完结。注本文非日更,更新频率为一两天一更。其它完结文,欢迎戳新文...

开局三教合一,斩天上人

开局三教合一,斩天上人

只需要阅读武功秘籍,各类书籍都能大有裨益。...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黑心知青带百亿物资在六零杀麻了

黑心知青带百亿物资在六零杀麻了

关于黑心知青带百亿物资在六零杀麻了没有比陆向暖更惨的人了,有个吸血鬼爹妈,附加一个白眼狼弟弟,谈了长达五年的男朋友还劈腿了自己最好的闺蜜,她的人生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惨。都说人倒霉到极点就会走运,但是她这运气未免也太好了点吧,最粗的金手指外加一个鸡肋灵泉,还中了1314亿的大奖,这代表着啥,代表着世界末日要来了。那她咋办,当然是甩开膀子屯物资,各种买买买,实在不行,她就在空间苟活一辈子,结果睡了个觉的功夫,就穿到了六零年代,成了职工大院的爹不疼,亲妈早死,继娘虐待的小可怜,反手给原主报了仇,顺带下乡做知青去了。却不料,被狼崽子霍景川一眼给看上了。这霍景川可是红旗大队长最疼爱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