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百三十章 顺手牵羊(第5页)

米小白道:“现在才是晚上八点半,如果气温持续下降,怎么受得了?”

马达往炉子里添了把柴:“我觉得你温度计坏了。”

米小白道:“不可能!”

张弛道:“你靠火炉近点。”

米小白出来去拖帐篷,她把温度计递给马达,马达拿着温度计往火炉旁边靠近了点,等会儿发现已经变成了零下十度:“坏的!”

米小白气哼哼道:“老骗子,居然卖伪劣商品。”说完看到两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她。

米小白道:“看什么看?”她指了指马达身边的背包道:“我可没你们那么傻。”

马达明白过来,把背包打开,从里面倒出几十件小东西,指南针,望远镜,水果刀,哨子,戒指,手套,防风镜……简直能开个杂货铺了。马达懵逼了,这几个大包他一直背在身上,都不知道米小白啥时候给他塞进来的。

马达咧着大嘴直乐,他是真佩服米小白了,一边和曹诚光讨价还价,一边还能偷拿东西塞到他包里,不过转念一想也非常危险,如果当时被抓个现形,曹诚光肯定认为是自己干得,以米小白的人品,大概率不会承认。

张弛道:“老毛病又犯了!”

米小白听他这么说,脸色倏然一变,钻进了帐篷内:“总不能让那姓曹的占便宜。”

张弛在帐篷里掏出秦大爷给他的那双千层底,这双鞋应该派上用场了,到底有什么功能呢?非常期待。

外面传来马达香甜的鼾声,张弛伸头去看,发现这货已经躺在睡袋上睡着了,明明说要守夜的。

米小白也探头出来,抱怨道:“吵死了……阿嚏……”

张弛道:“你要是真觉得冷,过来咱俩挤挤。”

“滚蛋!”米小白有点后悔,真不该给他那管药。

张大仙人是好心,他起身去检查了一下门窗,然后又往炉子里添了些木材。

蓬!房门上传来冲撞声。

刚刚钻进帐篷的米小白,又把头露出来了:“你有没有听到?”

张弛点了点头,安慰她道:“可能是掉落的树枝落在门上了……”

蓬!又是一声。

张弛马上否认了这个可能,他慢慢走向窗前,从窗口向外望去,外面黑漆漆一片,浓雾和夜色已经将周围深锁,张弛侧耳倾听,外面又平静了下去。

米小白也从帐篷里出来,向张弛道:“出去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弛摇了摇头,他听到扑扑楞楞的振翅声音,由远及近,低声道:“蝙蝠!”

米小白想起自己在途中电击的那只蝙蝠,内心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蓬!蓬!蓬!外面的撞击声越来越频繁。

马达也惊醒坐起,揉着眼睛道:“我睡着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张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扫了一眼马达右脚的鞋底,上面仍然残留着血迹,米小白击落那只蝙蝠之后,马达又上去踩了一脚,估计外面的蝙蝠是循着血腥的味道找到了这里。

张弛道:“准备好,估计这里顶不住,做好随时逃生准备!”

马达起身迅速收拾帐篷,三人将行囊各自背在身上,张弛穿上那双44码的千层底,走了两步,鞋子已经缩小合脚,舒服的踩屎感又回来了,看来这双千层底必须在灵气充沛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

米小白朝他的鞋上看了一眼,张弛也看了看米小白的小白鞋,比自己的圆口布鞋要时尚许多。

马达背好行囊将大锤放在火炉上烘烤。

蓬!冲撞的力量一次比一次大,这次房门明显被撞动,整个木屋都震动起来,张弛知道房门坚持不了太久,他示意米小白躲在自己的身后,从肩头抽出古剑,明如一泓秋水的古剑,看起来就很锋利。

马达将已经烧红的大铁锤拎了出来,大声道:“哥,我先来!”

张弛摇了摇头:“我带队,你断后,保护米小白。”

热门小说推荐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