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八十四章 凤凰山开张(第3页)

“嗡嗡嗡!”

“轰轰轰!”

眨眼间,只见机器转动,发出不小的噪音,瞬间打破了谷中寂静。

一捆捆稻谷送进机器,进行脱壳加工,出来的有两种东西,一种是糙米,一种是黄色粉末状的糠。

从稻谷变成精米,要去掉外壳和占总重10左右的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糊层和胚,这些就是米糠。

顾玙拈起一点,放进嘴里尝了尝,有些糙,有些涩,但加工一下还能吃。当然最主要的,米糠中的灵气含量也很高。

“可惜咱们没养大牲口,这可是最好的饲料。”他颇为遗憾。

“大牲口没有,小牲口倒有两只。”

小斋转过头,瞄向蹲在一旁看热闹的胖兄和青蛇。两个家伙激灵灵一抖,开玩笑,它们可不吃猪食,撒丫子就跑。

切!

小斋耸耸肩,道:“要不你做成干粮,我们打野战的时候可以带着。”

“嗯,主意不错。混点麦粉蒸成饼,还能长期保存。”顾玙点头。

三人折腾了整整一天,总算将这点收成搞定。

除去留种的稻谷,最后一称重:亩产约215公斤,一共收了430公斤的灵米。要知道,天柱山的亩产才103公斤,凤凰山果然适合种地。

按平均吃货标准,每人每天消耗两斤米,仨人六斤,一个月180斤。这灵米,勉强能撑到明年春播。

这下彻底放松了!

顾玙看着堆积满满的小仓库,一时热血澎湃,笑道:“来年把北岸也开出来,再把周围的树木清一清,能多种就多种。”

“哎……家里有粮的感觉就是不错!”小斋也抻了个懒腰,一副地主婆的德行。

(晚上还有……),!

自然明白。”老头摆摆手。

话说袁家的背后,是京城的军界大佬,那位大佬的背后,是执掌最高权力的几大长老之一。

顾玙跟他们接触时,上面就有指示,可以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

而现在,他提出要求,不出意外,交易的“货币”便是这种香丸。这其实是个双方需求:他要生药和稀奇材料,那边要能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更何况,顾玙不是通知“政府”这个整体,是间接通知纷杂错乱的各派人马,有皇亲国戚,有地方大佬,有特异局,有附庸的商业家族等等。

这帮人的心思,漏得跟筛子似的,怎么可能乖乖听话。

…………

转眼到了九月,疯狂了一夏天的热度总算回落。月末时,全省还下了一场中雨,老百姓欢呼雀跃,感受着久违的凉爽。

袁家那边传了话,已把消息放了出去,只是需要一段酝酿,才会见到效果。

而白城这边,由于龙秋的不时关照,移民村总算没出什么乱子,在连续的酷暑之下,也没有病疫灾祸。

她不是那种不自量力的理想主义者,渴望世界大同之类的,其实她很清楚:就是自己看到的人和事情,能帮的就帮一下。

当然,妹子还是有些稚嫩,对社会的各种规则不太透彻。而两位家长秉持着积极态度,并未反对或者阻拦,心存善念,终究不是坏事。

至于凤凰山,谷中的稻子已经成熟,虽然就两亩多地,但一穗穗精壮饱满,金灿灿的在南岸铺开,看着就很愉悦。

而此刻,就在田地边上,一家三口正准备收割。

这项工作以龙秋为主,只见她拿着镰刀下地,左手握住稻杆,右手在距根部约三寸的地方,先钩住,再那么一拉,一株稻子就割了下来。

“看到没有?从这里开始割……”

她拿着稻子,似乎在对着空气讲话:“不要太下面,那样打理很麻烦。也不要太上面,那样会破坏穗子。”

“……”

虚空中传来一阵无形的波动,表示明白,还有些迫不及待。

龙秋头疼,小声道:“我可提醒你,你不要偷吃太多。要是哥哥姐姐生气了,谁也救不了你。好了,你……”

热门小说推荐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