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百一十章 互求所需(第2页)

“回来了,都取到了什么?”吴山问道,也是充满好奇。

“前辈请看。”

卢元清先取出一件东西,哦,应该说是一套三件。这是三把二尺来长,寒光凛冽的短尺,除了常见的辟邪法箓,还印刻着一些古怪符文。

“不错!此乃我一师兄所练的斩妖尺,可做法器,也能用于飞行遁术,内有法决,威力不凡,你自行领悟。”吴山介绍道。

紧跟着,石云来递上一顶小帐子,薄如蝉翼,轻如纱,带着些女子气。另有两条长鞭,黑黝黝的有一丈多长,生满尖刺。

“这是虚云帐,可化为一团云雾,离地飞行,迷幻障眼,有一定的护身效果,乃我一师姐所练。”

“这是我派中的独门法鞭,桃木为柄,蟒皮为筋,缠丝绞成,专打鬼怪妖邪。”

之后,白云生也拿出两件。

“阴符令,可收阴魂猛鬼数十,由你随意驱使,内有祭炼之法。不过看你专注于剑,最后交给精通符箓之人。”

“哦?这莲子不错,回去将其种下,荷花能消秽恶,莲子能解邪毒,是炼丹制药的好材料。”

待评述一番之后,在卢元清等人看来,无论短尺还是法鞭,都是非常厉害的法器。但看吴山的态度,颇有些施舍与怜悯。

你想啊,这都是他的师兄师弟炼制,水平能有多高?

“你又取了什么?”他最后问道。

“也是两件。”

顾玙拿出那两样东西,在灯前一晃,青灯立时忽闪连连,“咦,这个居然没有带走?”

“这是何物?”

“唉,果然是你的造化。”

吴山先叹了一声,才解释道:“那绳索名缚龙索,乃我师伯人仙时用过的法器,甚为爱惜,不想竟留在此处……可能是等待有缘人来取吧。

那个叫黄泥印,是根据黄神越章印演变而生,只可使用一次。它本体是个印章,一寸正方,六面刻绘符印,借厚土之意,镇水断邪。用法力催动,投入水中便可化开,一方泥印可封禁数十丈水域,三刻内凝结胶墙,牢不可摧。”

吴山一时见了许多旧物,难免触生感怀,唠叨了几句后,又道:“闾山已无法,既无法,就不能传法度人。我倒有天师正法,但你们不入门墙,我万不可轻传。

今日让你们自行取宝,一是弥补感谢,谢你们召引神山;二是互求所需,我这就将养魂器身告诉你们。”

说罢,他便传语四人,细细讲了一番器身的材质和炼制方法。

四人皆有难色,顾玙道:“前辈,如今世道大变,您说的很多材料都已消失。我们只能按照属性去找,试试能不能炼制成形。”

“尽力就好,尽力就好。”

吴山经过五百年的消磨,倒是通达了不少,道,“你们去吧,大法院暂时不会消失。你那位小道侣,我且帮你照看着,如果我支撑不住时,她还未出,就只能随我长眠江底了。”,!

冲法术,没有被完全搬运,只是震动了一下。

“有意思!”

他嘴上轻笑,右掌虚空一按,“开!”

“哗!”

随着湖水左右分开,那东西迅速露出真容,不过这一露,倒把顾玙惊了一遭。

“吼!”

斗大的头颅摆动,跟着往上一窜,十几丈的身躯跃起。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赫然是一条金龙!

“龙?不对,这不是真龙!”

顾玙吓了一跳,连忙运气感应,方才安下心来。这沉睡五百多年,就留一看门大爷的闾山,还能养着一条真龙,那闾山也太牛逼了。

“吼!”

那假龙又是一声怒啸,气势凛凛,却不主动攻击,似要将其吓走。

他摇了摇头,长袖一挥,七十二根火云针凭空出现,排成一条炽热火龙,游向空中杀去。

“哗哗!”

热门小说推荐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我的力气每天增加一百斤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