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佳今年要回东北过年,这次她很霸气在电话里跟父母说,车票钱不用他们出,她还会带很多上海的礼物回去。
对于李佳挣钱这件事,远在东北的父母只是听她在电话里提过几嘴,具体赚了多少钱,是怎么赚的,他们并不清楚,下意识认为李佳也就是做了点家教之类的,赚了点生活费。
为此,还在电话里说李佳不懂得节省,赚了点钱就瞎得瑟。
李佳也不在乎,只是笑盈盈的说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迎着1985年的寒风,秦浩回到了苏州。
宋莹跟林栋哲自然是十分高兴,黄玲却一直往秦浩身后看。
“黄阿姨,庄图南让我跟您说一声,他还有几个学生没教完,要晚一阵子才回来。”
黄玲眼神里难掩失落,按理说孩子长大了,可以帮家里分摊压力,她应该高兴才对,可她宁愿儿子不要那么早懂事,这一刻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恨上了庄超英。
如果不是他的软弱,儿子也不会有家不能回,放寒假了还要去给别人家的孩子补课。
为此,黄玲跑到庄家大吵了一架,甚至要拽着庄超英去民政局离婚,此前口口声声说要让庄超英离婚的庄爷庄奶反倒是怂了,开始和稀泥。
黄玲大闹一场后,庄超英怀着愧疚的心情给庄图南打去电话,让他赶紧回来。
“爸,回来爷爷奶奶肯定会让我给振东振北补课,我还不如留在上海,至少能减轻点家里的负担。”
庄图南的语气很冷漠,让庄超英如坠冰窟。
“图南,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好啊,振东振北是你堂弟,他们的前途难道不比那点钱重要吗?”
庄图南冷笑道:“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不过自从上次在爷爷家,你至始至终都没有为我跟筱婷说一句话,我才意识到,在你心里,爷爷奶奶、二叔二婶,甚至振东振北都要排在我跟筱婷前面,只有我妈才会把我们放在第一位。”
“好了,不说了,长途电话费贵,我挂了。”
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忙音,庄超英只觉得一股气郁结在胸口,压得他喘不上气来。
以前他一直觉得是妻子黄玲不懂事,没有把他们一家放在心上,可儿子的一番话却让他心惊肉跳,不知什么时候,身边竟然再也没有一个能够“理解”他的人了。
除夕夜,前一天,庄图南终于回来了,不过这些天他明显瘦了许多,一方面是给人补课是个很费脑力的工作,毕竟到了要请家教补课的份上,孩子的学习能力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要让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从而让家长看到价值,就需要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这也是庄图南做家教这一个学期以来总结下来的经验。
另一方面是由于上海比较大,他做家教几乎跑遍了整个浦西地区,运动得多了,吃的跟不上,自然就容易瘦。
黄玲心疼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把家里的肉票全都拿了出来,天天给庄图南炖汤喝,给他补身体。
年夜饭,依旧是林黄两家关上院门一起吃。
餐桌上宋莹也一个劲的给庄图南夹菜,看着庄图南狼吞虎咽,再也没了之前的斯文,宋莹也不由跟林武峰对视一眼,二人无声叹息,都说劝和不劝分,可这种情况,她是真想劝黄玲跟庄超英离婚。
年夜饭过后,两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边看边闲聊起来。
“林栋哲,明年下半年你就上初三了,马上要面临中考,过完年之后是不是该复习一下了?”林武峰提醒。
林栋哲这回倒是罕见的没有不高兴,中考是个分水岭,他到现在还记得秦浩在图书馆里跟他说过的话,他可不想跟庄筱婷分开。
“筱婷你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趁这段时间问我,今年我准备早点去上海。”
庄图南的话让黄玲一下僵住:“图南,就算没有你爸,我也供得起你们……”
“妈,不管那个事,主要我跟人家长约好了,做人总得讲信用吧?”
就在黄玲差点忍不住落泪时,林栋哲忽然指着电视:“浩哥,你们广告都打到春晚上了。”
果然,春晚现场出现了“步步高”收录机的广告牌,有了这半年的沉淀,“步步高”的产能爬坡很快,秦浩觉得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就让林二叔在春晚投放广告,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可以预见,来年“步步高”的销量会迎来更加强烈的爆发。
茗门世家由作者坐酌泠泠水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茗门世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穿成大明开国烤鸡王爷,朱柏起初只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低调地苟活下去。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老朱身边的摄政王一不小心,捶死了奸臣首辅一不小心,当上了大明首富等等,他真的只想混日子啊,老朱说他比朱标更适合做皇帝是什么意思?!...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发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